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9/30品鉴:古人赏花,花样百出
- 09/30昆明顺美会议会展公司举办桂香园月饼品鉴文化
- 09/29畅享青春品鉴成长 兰州“予馨”教育喜迎第36个
- 09/282020“南茶北上?慕茗而来”济南专场品鉴会圆满举
- 09/28悦享品鉴 定义奢华 宾利车型试驾会圆满举办
王晓丹:玩收藏是一种悟性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玩收藏至今,多年来收集的藏品早已占据王晓丹家中的“半壁河山”,仅黄花梨及小叶紫檀明清家具就已超过50件。
然而,作为摄影师、编导和记者出身的收藏者,王晓丹更像收藏界的另类:非常低调,甚少接受媒体采访;不是忙于到各个地方“淘货”,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品茶、会客、交志趣相投的朋友,奉行“一切随缘”。
金秋时节,《艺术品鉴》记者走进王晓丹家中,在众多黄花梨家具和瓷器的“包围”中,感受王晓丹对收藏的执着和热情,同时,也体会他不为收藏所累的淡然心境。
明 宣德篮釉留白折枝盘
明 宣德龙凤缠枝花纹编钟
“收藏最忌讲故事”
“收藏最忌讲故事,大部分收藏没有那么多传奇,很多所谓故事都是杜撰的。”王晓丹说。
在王晓丹看来,收藏无非几种情况:一种是在老百姓家里,你看到了,买来了;一种是市场上不懂的人卖给你了;另外一种是家里有传承的。“哪里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?全是好事者的杜撰而已。”
对于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仿制品“几乎是以假乱真”的情况,王晓丹认为,这很大程度上全是杜撰。“土没有了,料也没有了,现在再仿也是现代料。古人从开采矿到烧制成功,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瓷器,仿造是比较难的。”
王晓丹告诉记者,胎和工是无法仿,料也无法仿。“清瓷易仿,明瓷不好仿。明瓷用两种土,一种是麻仓土,一种是高岭土。明代中早期的青花料为阿拉伯地区进口的苏勃泥清,明晚期至清代均使用的为国产青花料。”
王晓丹当年曾在景德镇看过采高岭土:很小一个洞,人爬进去在里面烧火,烧完之后泼凉水,然后拿凿子凿,土疏松后掉下来才能用。而现在景德镇根本不让开采这种矿土。
清 乾隆珐琅彩六棱瓶
清 雍正珐琅彩梅花胆瓶
清 雍正黄釉加金凤纹瓶
明 洪武釉里红缠枝纹大碗
明 万历梵文荷花碗
“最重要的是,老瓷器是有气场的,有内在的神韵。现代瓷器烧制出来之后,再怎么打磨,那种做旧后给人的感觉还是和老瓷器是不一样的。”王晓丹说。
王晓丹认为,文物讲究一个出处,讲究一个传承有序,但几百年下来,真正的做到传承有序确实很难。“在民间,在一些偏僻的地方,有一些窖藏的东西存在是肯定的。”
对于民间窖藏,王晓丹告诉记者,一些专家有所谓“珐琅彩不入土”的说法,其实是错误的。“南方有有一种麻石墓,就属于民间窖藏,打开之后全是好东西,包括珐琅彩。不过这些年没有了。” 王晓丹说。
“你不能说故宫里没有的,就把天下的瓷器都否定掉。以故宫有没有作为理论基础来论证某款瓷器存在与否是不对的。比如明天顺年的瓷器,带款的,我个人就有收藏。” 王晓丹说。
清 康熙青花斗彩十二花神杯
清 乾隆珐琅彩十二花神杯
“玩得就是悟性”
从1983年开始,王晓丹在各地拍摄的时候,就注意收集一些民间的好东西。出差的时候,经常到一些农民的家里转一转,看一看,
在1996年左右,王晓丹花200元钱在张家界买了一个晚清民国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的鱼盘,回来后有人800元买走了,从此之后,更是一发不可收拾。
当然,也得经历“打眼”。最初的时候,王晓丹买了一些民国的瓷器,却当成了清代瓷器,上当了。“经过不断的‘打眼’,不断的对比,分析,你才能明白,什么是真的,什么是假的。真的就是真的,假的就是假的,玩久了,你就能练出自己的眼力。” 王晓丹说。
对于曾经让他“打眼”的东西,王晓丹并没有像一些人一样把它留下来作为一个警示。“因为已经留在脑子里了。我们玩瓷器讲究‘过目不忘’,看一眼之后就要记下来,这个瓶子上的花是怎样的?几片叶子?方向朝哪里?用笔是怎样运锋的?等等,这是一个瞬间感觉的东西。” 王晓丹说。
“玩收藏实际是一种悟性。比如有些人画了一辈子画,也不能成为画家,艺术需要灵感,需要悟性。玩收藏也一样。” 王晓丹说。王晓丹觉得,他与众多的玩收藏的人相比,不是知识厚度上的不同,而是悟性上的不同。而一些人是把利看的太重了。
王晓丹告诉记者,他曾见过一个老干部,退休后,收藏了满满一屋子的“古董”,当时,去他家看了之后,只能说“很好很好“,其他的话也不好说什么。还有一些玩所谓古玉的收藏者,很多东西明显是在地摊上买的;甚至有一些企业老板的收藏的东西,规模之大,年代之久,如果是真的话,“历史都要改写”。
文章来源:《艺术品鉴》 网址: http://www.yspjzz.cn/qikandaodu/2020/0930/4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