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04艺术品鉴丨宋徽宗赵佶《听琴图》
- 09/30品鉴:古人赏花,花样百出
- 09/30昆明顺美会议会展公司举办桂香园月饼品鉴文化
- 09/29畅享青春品鉴成长 兰州“予馨”教育喜迎第36个
- 09/282020“南茶北上?慕茗而来”济南专场品鉴会圆满举
品鉴:古人赏花,花样百出
古人看花“戏份”颇多,可谓花样繁多,活色生香。粗放点的,可以走马观花、一日看遍长安花。讲究点的,那就多了,可以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酒、花、茶、香、瓷“十雅”共享,是谓赏花;可以镜花水月、生花妙笔;可以讲仪式、观外形、品意境、比品格。
现代人看花,除了居家养花,出外可观花海,实际上花海概念太过宽泛,还有花山、花谷、花田、花园、花圃等。还可以关顾十二生肖对应的十二花卉,以及各种花语,增加一些浪漫情趣和意象。当然,我们更看重大市场层面的收益,花卉观赏之外,产业还可以延伸开来,考虑药用开花植物,作为药用、养生之原材料。从种植、赏花,到药用、膳食,再到养情、养生、医用、加工等,如果形成一个中医药花卉产业链,岂不可以关顾农民、投资者、旅游者等众多利益方?(参阅《马牧青:花海之外延与康养之内联》)
观赏,先观后赏。观,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看看而已,赏,讲究心灵深处获得的美感,这就需要一定的学问。
赏花作为一种高雅的情趣,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我国的赏花文化,自先秦时期初见端倪,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,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普及,宋代发展至全盛,至明朝达到了成熟和完善。
从注重欣赏姿色气味的感官品鉴,到注重寓意内涵的意趣赏玩,再到欣赏生命律动的审美观照,古人赏花讲仪式、观外形、品意境、比品格,这才是赏花的正确打开方式!
01
赏 | 花之仪:讲仪式的诚心正意
赏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期。
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一块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陶片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咸阳营建了“上林苑”,就从全国引入不少植物。汉代,出现了我国早期花卉栽培技术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人们对花卉的认识开始从以实用为主逐渐转为以观赏为主。如陶渊明种菊、食菊、赏菊、颂菊,为菊痴狂。
从唐代开始,可供观赏的花卉种类繁多,赏花文化广泛普及,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诗歌、绘画等艺术的发展。瓶、盘、篮、缸、筒、碗, 六大容器的插花形式已齐全。
讲仪式
值得一提的是,当赏花从户外自然欣赏进入了艺术欣赏领域,相应的赏花礼仪也逐渐完善了起来。唐代罗虬的《花九锡》记录了唐代宫廷插花花九锡赏花仪式。
唐代罗虬的《花九锡》
认真品读,这套赏花仪式应该能够充分展示中华花文化精妙深邃的秘境,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赏花的仪式感。
“花九锡”是宫廷赏花时赐予花卉的九种贵重的事物,具体如下表:
唐代宫廷插花花九锡赏花仪式
至五代时, 进士韩熙载提倡香赏, 将花与燃香相结合。明代袁宏道认为酒商容易冒犯花神,极力推崇茗赏。
杜堇《梅下横琴图》
上图中,老梅形姿虬曲如苍龙,梅下抚琴,高雅之极。
为了与花的姿韵与品格相匹配,古人赏花讲究高雅脱俗,慢慢品味,有“ 图赏” 、“ 酒赏” 、“ 琴赏” 、“ 诗赏” 、“ 香赏” 、“ 茗赏” 、“ 谈赏” 等多种形式。
对自然生长的花,主“酒赏”;对瓶中的插花,主“茗赏”。
冷枚《春夜宴桃李园图》
这副画对应于李白的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,描绘了开元年间,在桃李芬芳的季节,李白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夜宴赏花,是为“酒赏”。
古人赏花非常讲究视、听、味、嗅觉的积极参与, 力求使欣赏达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艺术享受。
重时令
古人常把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相提并论,赏花需要注意选良辰,择良地:
袁中郎曾言:
夫赏花有地有时,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,皆为唐突。寒花宣初雪,宜雪霁,宜新月,宜暖房。温花宜晴日,宜轻寒,宜华堂。暑月宜雨后,宜快风,宜佳木荫,宜竹下,宜水阁。凉花宜爽月,宜夕阳,宜空阶,宜苔径,宜古藤巉石旁。若不论风日,不择佳地,神气散缓,了不相属。此与妓舍酒馆中花何异哉?
文章来源:《艺术品鉴》 网址: http://www.ysp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30/473.html
上一篇:昆明顺美会议会展公司举办桂香园月饼品鉴文化
下一篇:艺术品鉴丨宋徽宗赵佶《听琴图》